当前位置:主页 > 易经文化 > 文化与社会 >
为道三见
为道“三见”之真理在水进的底部
奏鸣三部曲
 
  西方有位哲学家说:“真理位于一口水井的底部”。为什么呢?我认为这句话说得对,水井底部的水与地下水位是相通的,永不枯竭的,也永不自满,而且很纯净的。这就是真理回归本源了,它与它的源头相通了。
 
  这里还有一个例子说明这三个层次,就是音乐里的奏鸣曲,一首奏鸣曲分为三部:
 
  第一步叫呈示部。何为呈示部呢?就是将这首曲子的第一主题、第二主题、第三主题、小结论都呈示出来,让大家来欣赏。这就是“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”阶段。
 
  第二部是发展部。乐曲演奏至此,旋律开始激烈起来,你不是在呈示部提出了第一主题、第二主题、第三主题吗?此时围绕这些主题展开辩论。其中有激烈的交锋,有娓娓的谈吐,有幽默的妥协,有悲壮的沉思……这就是“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”。
 
  第三部是再现部,再现的是什么?再现的是呈示部的第一主题、第二主题、第三主题,还有那个结论,前面是什么调还是什么调,甚至于旋律完全一样,这不就是“见山还是山,见水还是水”吗?但这个“还是”不是简单的重复,不是一般的再现,不是一种重叠。是什么呢?我们可以想一想,假如你是一位欣赏者,在北京音乐厅往那一坐,当你欣赏到前面的呈示部时,一个个主题和结论的旋律使你渐渐地进入音乐状态。但到了发展部时,你的整个身心、你的感情也会随着进入那些激烈的论辨,会感到热血沸腾;到了再现部时,虽然还是前面那些第一、二、三主题和结论,这时你的感觉、你的情绪、你的情感和意境已经不再是开始时那个意境了。我们可以体会这个意境已经是提升了;尽管这个旋律还是那个旋律,没有变,但这个意境提升了,境界提升了,再也不是呈示部的那种情绪了,是不是这样呢?如果会欣赏的话,大家可以听听那些经典音乐,我想,你会从中得到很多感受,也会从中品味到以上三种境界。
 
  以上引用培根的一句名言和奏鸣曲,我认为好像能说明这个问题。当然,既然这三种境界来自禅宗,不能不说禅哪!我再讲几个禅宗的公案吧!这里我想讲两个公案:一个是“打牛,打车”;另一个是“团团转,吱吱叫”,这两则公案的主人公都是马祖道一。
 
  是打车还是打牛?
 
  马祖道一禅师在开大悟前认为,通过坐禅可以成佛。这时南岳怀让禅师已经开大悟了,他一看就觉得这方法不对头,他是怎样去开示,怎么去引导呢?马祖道一正在那里坐禅,谁去都不会理。怎么办?大师就是大师,怀让从地上拿起一个砖头,在马祖道一面前独自磨起来,这么一磨噪音很大,马祖师傅实在按捺不住了,开始发话:“大师,你在干嘛呢”?怀让大师讲:“我在磨镜子!”马祖禅师很奇怪,问:“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呢?”怀让反问道:“那你在干什么呢?”马祖禅师答道:“我在参禅哪”!大师又问:“参禅是为了什么?”答:“为了成佛啊!”大师马上回道:“既然你参禅能成佛,那我的砖头也能磨成镜。”马祖禅师“哦”了一声,似有所悟,问道:“大师您说我应怎样做?您教教我。”大师举个例子说:“假如有一头牛拉着一辆车不动,你是打车还是打牛?”禅师讲:“那当然是打牛了。”“哦!你知道打牛,但你不是在打车吗?”马祖道一禅师当下大悟了。
 
  这么一个公案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?说明老是在那坐禅就是“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”。你所见到的不就是那么回事吗?别说成佛了,连你见到的都是假相。是不是这样?南岳怀让大师见到的不仅仅是“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。”而最关键的是“见山还是山,见水还是水”。坐禅不能说不能成佛,但我们不能执着于哪一种形式,同样是坐禅,如果方法不对,心念不在佛法之中的话,不能与生死相系,那还是不行。无论你是什么方式修行,你必须与生死相系。我们平时不是讲,不能与生死相系的那都是儿戏呀!因为那样就会认为无所谓。但一旦将修行与生死相系,那就是你将这件事当大事来办了,那你就时时刻刻不会忘记你所想干的事。这就是大禅师,大机大用,这是修行最关键的诀窍。看一个人是否开悟,关键就看他的修行是否与生死相系。
 
  何为生活禅呢?就是在生活中参禅,在参禅中生活;换一句话说,就是在生活中间了生死,在了生死中生活,这就叫禅。你平时参禅,仅仅是前面的那句话而没有后面那句话,只是将参禅当游戏,那是不行的。好,我们再看看“团团转,吱吱叫”吧。  
 
   “团团转”和“吱吱叫”
 
  马祖道一已经开大悟了,他不打车了,已经学会打牛,已经将坐禅与生死相系了。他以前的三位同参,听说他开大悟了,都想去试试他,想考考他是真开悟还是假开悟。
 
  他们三人同行去拜访马祖道一禅师,半路上看见一条牛拴在一棵树上。牛闲来无事就绕着树转,这绳子不是拴在牛鼻子上吗?转着转着,牛绳全绕到树上了,牛鼻子碰到树了。牛也算聪明,马上又往另一方向转,转着转着,鼻子又碰到树了。它又回头转,这样转来转去不就是团团转吗?他三人一看,马上就想到用这一问题去考考马祖。
 
  他们又向前走,走着走着,看到一个很大的蜘蛛网,突然有一只秋蝉的脚被粘在网上了。秋蝉“吱吱吱”地叫个不停,就只好认命吧。这时守了好久的蜘蛛看到了,马上就扑了过来,这时秋蝉一看,不好,不得不作出拼死挣扎的决定,一挣扎,哎,还真的挣脱了,“吱——”一下就飞走了。三人一看马上又灵感一动,哎,这也是一个新的问题,我们去问问他是怎么一个道理。
 
  他们见到了马祖道一禅师,问:“什么是团团转?”他们不讲路上看到的情景,就只问了这么一句话。禅师答道:“只因绳子系着,挣它不断。”他们当时都惊了,心想,禅师看见了吗?他怎么知道的?就是那么回事呀!道一禅师是没有看见,但他知道人在名和利中转来转去,就像是被一根绳系着一样,这个绳子就是贪、嗔、痴,人不就是被这根绳子拴着吗?舍不得放开,就这样整天围着名和利转来转去,这不就是团团转吗?所以大师的回答使他们无不惊奇。其实禅师说的是自然中的普遍规律。
 
  于是他们又问第二个问题:“请问大师什么是‘吱吱叫’?”禅师答道:“只因脚下有丝。”他们又惊讶不已,禅师怎么又像看见了呢?大师回答的意思是人人都有忧愁,时时被愁思所困扰。古代诗人不知写过多少“借酒消愁愁更愁”的诗句。
 
  生活中人们也常常叫愁,这不就是吱吱叫吗?他不须去见那个山,也不须见那个水;他知道还是那个山,还是那个水。那三个人见山只是山,见水只是水,而马祖道一禅师已看到实物的本来。事物的本来中,一就是一切,一切就是一;道理都是相通的,知其一,即知其二。上面的两个问题,他不就是从本相上去回答的吗?
 
  前面讲到实物的本相时,我们可能有怀疑。也许你们会问,事物的本相我们怎么能看得透呢?如果我们要看这个地球,要将地球的全部看透,我们怎样看呢?不用讲整个宇宙,就是地球的全部都没法看,那么万事万物的本相怎样才能看透呢?这上面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方法,马祖回答时只看事物的实质。
 
  因为“理”在那里,他看到了“真理”,他只用一把钥匙就行了。小道理归大道理管,他在大道中看问题能不懂吗?他真开悟了,是万事万物“总司令部”里的人了,身在“总司令部”里,世俗的事他能不知道吗?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他都知道。就是这么一个道理。
 
  有人讲,一滴水能见太阳,再大的东西在他眼里都很小、很小,最小的东西在他那里又是大东西。他已经是大而无外,小而无内,但他又是能大能小,他的道是大的,理是通的,关键就在这里。对于前面的三种境界,我们必须通过第一境界、第二境界跨越到第三境界,即那个“还是”。今天就讲到这里,大家好好地去看看山,看看水吧。
上一篇:没有了    下一篇:围棋与易经文化的渊源